(六)培育重點企業。優先配置資源,在土地、環境和能源消費總量、資金等方面重點支持骨干企業,促進企業做大做強。引導骨干企業加強資本運營,通過兼并、聯合、重組、上市以及開展國際合作等形式提升競爭力。支持骨干企業培育擁有自主知識產權、核心技術和市場競爭力強的知名品牌,提高品牌產品市場占有率。支持中小企業通過專業分工、服務外包、訂單生產等方式,加強與大型企業的協作配套。
(七)強化人才支撐。加快引進高層次創新人才、優秀經營管理人才、創業人才。加強高校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專業學科建設,建立企校聯合培養人才的新機制,強化創新性、應用型、復合型和技能型人才培養。完善對高校、科研機構和企業科技人員的職務科技成果實施期權、技術入股、股權、分紅權等多種形式的激勵機制。
(八)保護知識產權。強化知識產權的創造、應用和保護。支持在重點領域和關鍵技術、工藝和產品方面創造和形成自主知識產權,支持申請重大發明專利、實用新型專利、商標、著作權等,支持產、學、研聯合研制重要技術標準并優先采用。建立和完善知識產權交易市場,創新技術產權交易模式和運作機制,促進知識產權轉化和應用。加大保護知識產權的執法力度,促進公平競爭和不斷創新。
附件:有關部門工作分工
|
序號
|
專項工作
|
責任單位
|
參加單位
|
|
一
|
統籌推進加快戰略性新
興產業發展工作
|
省發展改革委
|
省教育廳、科技廳、工業和信息化廳、財政廳、
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、國土資源廳、環保廳、
住房城鄉建設廳、農業廳、林業廳、商務廳、衛
生廳、省政府國資委、金融辦、省質監局、廣電
局、新聞出版局、統計局、能源局、畜牧局、通
信管理局、河南銀監局、保監局、證監局、人行
鄭州中心支行、鄭州海關
|
|
二
|
推動實施產業創新發展
工程
|
|
|
|
1
|
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中
的智能終端、新型顯示、
半導體照明、高端軟件
及新興信息服務、新一
代信息網絡產業創新發
展工程
|
省工業和信息化廳
|
省發展改革委、科技廳、財政廳、
商務廳、廣電局、通信管理局
|
|
2
|
生物產業領域中的生物
醫藥、生物農業、生物制
造產業創新發展工程
|
省發展改革委
|
省科技廳、工業和信息化廳、財政廳、
農業廳、林業廳、畜牧局、農科院
|
|
3
|
新能源產業領域中的生
物質能源、太陽能產業
創新發展工程
|
省能源局
|
省發展改革委、科技廳、
工業和信息化廳、財政廳、林業廳
|
|
4
|
新能源汽車產業領域中
的動力電池、新能源整
車產業創新發展工程
|
省工業和信息化廳
|
省發展改革委、科技廳、公安廳、
財政廳、環保廳、交通運輸廳、電力公司
|
|
5
|
新材料產業領域中的新
型合金材料、新型功能
材料、超硬材料產業創
新發展工程
|
省工業和信息化廳
|
省發展改革委、科技廳、財政廳
|
|
6
|
節能環保產業領域中的
資源循環利用、高效節
能、先進環保產業創新
發展工程
|
省發展改革委
|
省科技廳、工業和信息化廳、財政廳、環保廳
|
|
7
|
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領域
中的軌道交通裝備、智
能電網裝備產業創新發
展工程
|
省工業和信息化廳
|
省發展改革委、科技廳、財政廳
|
|
三
|
培育重點產業集群
|
|
|
|
1
|
建設電子信息制造業產
業集群
|
鄭州、鶴壁、漯
河、信陽、南陽、
濟源市政府
|
省發展改革委、科技廳、工業和信息化廳
|
|
2
|
建設信息服務業產業集群
|
鄭州、洛陽市政府
|
省發展改革委、科技廳、工業和信息化廳、
商務廳、通信管理局
|
|
3
|
建設生物醫藥產業集群
|
鄭州、新鄉、駐馬
店、安陽、商丘市
政府
|
省發展改革委、科技廳、工業和信息化廳
|
|
4
|
建設生物育種產業集群
|
新鄉、鶴壁、周口
市政府
|
省發展改革委、科技廳、農業廳、省農科院
|
|
5
|
建設太陽能產業集群
|
洛陽、安陽市政府
|
省發展改革委、科技廳、
工業和信息化廳、能源局
|
|
6
|
建設新型合金材料產業
集群
|
洛陽、鶴壁、鄭
州、三門峽、南
陽、商丘市政府
|
省發展改革委、科技廳、工業和信息化廳
|
|
7
|
建設新型功能材料產業
集群
|
商丘、平頂山、洛
陽、焦作、鄭州市
政府
|
省發展改革委、科技廳、工業和信息化廳
|
|
8
|
建設超硬材料產業集群
|
鄭州、許昌、南
陽、商丘市政府
|
省發展改革委、科技廳、工業和信息化廳
|
|
9
|
建設節能環保裝備產業
集群
|
鄭州、洛陽、平頂
山市政府
|
省發展改革委、科技廳、工業和信息化廳
|
|
10
|
建設智能電網裝備產業
集群
|
許昌、平頂山市
政府
|
省發展改革委、科技廳、
工業和信息化廳、電力公司
|
|
11
|
建設軌道交通裝備產業
集群
|
鄭州、洛陽市政府
|
省發展改革委、科技廳、工業和信息化廳
|
|
12
|
建設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
|
鄭州、新鄉市政府
|
省發展改革委、科技廳、工業和信息化廳
|
|
四
|
落實保障措施
|
|
|
|
1
|
加強組織領導
|
省發展改革委
|
省教育廳、科技廳、工業和信息化廳、財政廳、
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、國土資源廳、環保廳、
住房城鄉建設廳、農業廳、林業廳、商務廳、衛
生廳、省政府國資委、省質監局、廣電局、新聞
出版局、統計局、省政府金融辦、省畜牧局、通
信管理局、河南銀監局、保監局、證監局、人行
鄭州中心支行、鄭州海關
|
|
2
|
實施項目帶動
|
省發展改革委
|
省教育廳、科技廳、工業和信息化廳、質監局、
知識產權局、科學院、農科院
|
|
3
|
強化示范推廣
|
省發展改革委
|
省工業和信息化廳、財政廳、商務廳、衛生廳、
質監局、能源局、食品藥品監管局、中醫管理
局、知識產權局
|
|
4
|
加強招商引資
|
省商務廳
|
省發展改革委、工業和信息化廳、省政府國資委
|
|
5
|
拓寬融資渠道
|
省財政廳
|
省工業和信息化廳、省政府金融辦、省地稅
局、河南證監局、銀監局、保監局、鄭州海關、
人行鄭州中心支行
|
|
6
|
培育重點企業
|
省工業和信息化廳
|
省政府國資委、省質監局
|
|
7
|
強化人才支撐
|
省人力資源社會
保障廳
|
省教育廳、科技廳、財政廳
|
|
8
|
保護知識產權
|
省知識產權局
|
省工業和信息化廳、教育廳、
科技廳、新聞出版局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