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(下稱中電聯)也將對風電問題開展調研。“我們成立了風電項目組。”中電聯統計信息部主任薛靜告訴記者。中電聯統計顯示,截至去年底,中國風電裝機容量為894萬千瓦,連續3年增長率超過100%。
據悉,電監會調研的7省區至2008年底風電裝機容量為705.5萬千瓦,占全國風電總裝機的78.9%。中國風電協會副會長施鵬飛也表示,當前國內風電裝機容量已大大超出了國家此前的規劃。風電產業超常規發展導致多種矛盾集中爆發,這或許正是國務院再次要求相關部委繼續調研的原因。
誰為并網埋單
“并網困難猶如腸梗阻一樣,致使風電企業經營慘淡。”多位能源專家稱,風電輸送不出去是當前的主要問題。
“全國各區域沒有大規模的輸電能力,決定風電無法大規模發展。”林伯強說,我國確定了7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,這些地方通常本身沒有電力消費能力,必須并網送出,沒有大規模的并網輸送能力,多余的風電無法輸送到別的地方。
“并網不單是技術問題,更重要的是成本費用誰來埋單的問題。”林伯強指出,并網不配套問題不全在電網,而是雙方缺乏協調的新機制。“并網滯后是各方利益爭議的焦點。”能源專家李朝林也告訴記者,風電場一般位于電網末端,電網運行電壓調整十分困難。國家電網為此邀請國家能源局和五大發電集團開會,加強彼此的工作銜接。
在電網企業成本不公開的情況下,發改委也對電價深感頭痛。7月27日,發改委發布了有關完善風力發電上網電價政策。該政策規定,自今年8月1日起,對四類資源區實施固定風電標桿上網電價,分別為0.51元、0.54元、0.58元和0.61元。
“調整價格是為了引導投資。”發改委解釋說,風電標桿電價參照此前招標價制定,但采用固定電價將有利于企業理性投資和壓低成本,而不是一味等待國家補貼。
據悉,此前國家電網一直期望中電聯制定相應的風電發電技術標準,以保障并網風機的可靠性,但該標準至今也尚未出臺。不過,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總工程師印永華8月6日透露:“風電并網調度運行國家標準正在制定中,年內或將推出。”
挑戰風電容量極限
“風電場從開始建設到正式并網,還要經過調試、試運行等階段。”中國氣象局風能太陽能資源評估中心副主任楊振斌告訴記者。目前,風電產業進入了高速發展期。工信部裝備工業司司長張相木表示,到2010年,70多家風電裝備制造企業全部建成產能完全釋放后,年產能將達3500萬-4000萬千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