背景:2020年德國溫室氣體排放要比1990年下降40%,但是隨著可再生能源的大規模發展,排放量不僅沒有下降,還出現了反彈的現象,只是到2014年的時候才比前幾年有明顯的下降。
(德國溫室氣體排放的趨勢圖)
Hans-Joachim Ziesing:實現2020年目標,未來六年十分關鍵。
之前溫室氣體排放都是在我們預計這條線以下的,但過去幾年當中,我們看到有開始反彈的趨勢,只是到2014年的時候才比前幾年有明顯的下降。
過去幾年溫室氣體增長主要是由于天氣冷特別冷,供暖需求增大,所以造成了溫室氣體排放的增加,但2014年是歷史上最溫暖的一年,所以排放有所下降。
我們總的目標是減少有關能源領域的排放。但現在其他領域涉及的不是特別多,包括工業、交通運輸業、服務業的減排做的都不夠。
Felix Christian Matthes:我們不只是有推廣可再生能源的計劃,我們還有溫室減排的目標,我們最終目標就是溫室氣體減排。所以,現在處在個非常有趣的階段,因為我們大面積的部署了可再生能源,但卻沒有看到太多二氧化碳減排的情況。也就意味著,在我們達到可再生能源比例80%~90%之前,我們必須通過其它發電領域的政策來削減二氧化碳排放,這也就是為什么歐盟的碳排放交易體系非常重要。
因為用這樣的工具是讓傳統的火力發電廠削減他們的排放。同時,結合可再生能源的推廣,這點中國也應該借鑒,也就是互補式的政策。促進傳統電廠的溫室氣體排放也是很重要的,不要只發展可再生能源,這點是不夠的。
爭議四:能源轉型失敗了?
Felix Christian Matthes:首先要所謂失敗的定義是這種以目標為趨向的政治制度當中,這個政治階層如果完全放棄這個目標,如果他們意識到滿足這個目標不可能,他們又承認了這就是失敗。但是目前來說,這個可以有爭議,我們也有一些挑戰,覺得達成目標比較困難。但問題是,我們的政治階層沒有說要放棄,而是政策要收緊,所以我不覺得這是一個失敗。
Hans-Joachim Ziesing:我也說一點,我們不能把這個短期的發展作為我們的目標。我們目前在國際舞臺上討論的很多話題是短期反應,短期的反應很正常,任何新事物出現都有這種短期的反應。我們應該遵守既定的目標,我們還要出臺新的政策措施,我們知道這些政策措施盡管耗時會再花幾個月、幾年時間,但會得到貫徹的。
最后的結論就是,我們的能源轉型需要整個能源體系巨大的變化,包括供與需都要發生變化,包括加強能效和可再生能源的提高。研究表明,這種變革無論是技術上還是經濟上都是可行的。我們既能節省很多能源,也能削減很多溫室氣體,可再生能源也可以替代很多傳統的能源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