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如果沒搞浸潤劑自主研發,我們每年至少要多花1億元!”“巨石”研發中心負責人得意地說。作為玻纖生產的核心技術,“巨石”的浸潤劑過去依賴歐美進口,且品種只有100多種。近年來,公司通過不斷調整優化配方,研制了上千種浸潤劑,從而能為客戶“量身定制”個性化的玻纖產品。最近,公司新調試的一種浸潤劑能提高玻纖與樹脂的相溶度,生產的整體浴室表面不易產生氣泡,且成品率高,引得許多客商紛紛來洽談。
看準快上的果敢,讓“巨石”科研人員放開手腳大膽干。從載重卡車外殼到游艇引擎,從高壓線路絕緣瓷瓶到風力發電葉片……“巨石”10多支科研攻關小組研發的玻纖新品種被不斷應用于新領域。去年,公司完成省級以上的科技項目8項,申報產品專利40項,今年則將增加至50項。
二問:38位一線員工緣何享受中層干部待遇?去年,“巨石”有38位員工雖然工作在基層、車間,卻拿到了和集團中層干部一樣的薪水和福利。
回答:源于“巨石”激勵員工搞創新。
一只雁能飛到南方過冬嗎?不能。必須一群雁一起飛,才能飛越千山萬水——張貼在公司墻上的“雁行理論”為“巨石”作出生動注腳: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,必須發動9000多名員工一起搞科技創新。
激勵措施隨即出臺。每兩年,公司按創新業績不同,評聘優秀一線員工為高級主任工程師、副高級主任工程師、主任工程師等7個等級,分別對應總裁助理、部長(廠長)、副部長(副廠長)等行政級別,享受相應待遇。對員工的合理化建議,公司還分別給予幾千元至10多萬元的獎勵。一時間,公司科技創新蔚然成風,今年僅增收節支降耗申報項目就有269個,預計可節約成本1.4億元。
時下,許多地方在大力發展風力發電,但因葉片成型工藝要求高,長度超過20米的葉片用玻纖依賴進口。“巨石”研發中心員工張燕領銜的團隊通過攻關,成功研制了新型玻纖產品,用這種玻纖產品做的葉片可長達48米。一時間,客商紛至沓來,全球五大風能發電廠商也拋來“繡球”。風力大葉片玻纖紗成了“巨石”新的增長點,今年產量將超15萬噸。如今,張燕被聘為高級主任工程師,公司除了給她配備一輛轎車外,還給予購房無息貸款的優厚待遇等。
小改小革也有出路。一分廠制品維護隊的王火根今年56歲,只有初中文化程度,但他每年都有三四個小技改小革新項目,能為公司節支降耗10多萬元。老王因此被聘為副主任技師,享受副廠長的待遇。“想不到一把年紀了還能風光一回。”王火根說,廠里的年輕人非常羨慕他,已有20多人向他“拜師”學藝。